人员定位系统的AQ标准主要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AQ/T 2051—2016.该标准对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的人员定位系统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要求和规范。以下是该标准的一些关键内容:
系统功能和技术指标:AQ/T 2051—2016标准详细规定了人员定位系统应具备的功能,包括监测、管理、显示、人机对话、自诊断等。此外,还对最大位移速度、并发识别数量、漏读率、误码率等技术指标进行了明确要求。
标识卡和传输性能:标准对标识卡的工作原理、信号传输方式、结构、供电方式、工作频率和功能等方面进行了分类和规定。同时,还强调了井下电气设备的耐压要求、地面电气设备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等环境条件下的设备工作能力。
防雷和接地措施:标准特别强调了防雷和接地措施的重要性,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巡检周期和监测功能:对于井下最多同时作业人数不少于30人的矿山,必须建立完善的人员定位系统;对于人数少于30人的矿山,则需建立完善的人员出入井信息管理制度。系统应能监测携卡人员出入井时刻及重点区域的出入时刻。
备用电源和设备安装:人员定位系统的主机应安装在地面,并双机备份,分站(读卡器)应安装在便于读卡、观察、调试的位置,并且备用电源应能保证连续工作2小时以上。
维护与管理:标准要求指定专人负责系统的日常检查与维护工作,并由专人管理识别卡的发放及信息变更。
AQ/T 2051—2016标准为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的人员定位系统提供了全面的技术规范和管理要求,确保系统在复杂环境下的稳定运行和高效管理。
一、 AQ/T 2051—2016标准中人员定位系统的最大位移速度、并发识别数量、漏读率、误码率的具体技术指标是什么?
根据AQ/T 2051—2016标准,人员定位系统的具体技术指标如下:
最大位移速度:不小于5米/秒。
并发识别数量:不小于80个。
在AQ/T 2051—2016标准中,标识卡的工作原理和信号传输方式有哪些具体要求?
在AQ/T 2051—2016标准中,标识卡的工作原理和信号传输方式有以下具体要求:
1. 工作原理
根据AQ/T 2051—2016标准,标识卡按工作原理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场强式:这种类型的标识卡通过检测磁场强度来实现定位。
射频标签式:这种类型的标识卡利用射频信号进行通信和数据传输。
其他:包括其他未明确分类的工作原理。
2. 信号传输方式
标识卡按信号传输方式也分为几种类型:
单工:信号只能在一个方向上传输。
二、 AQ/T 2051—2016标准如何规定防雷和接地措施以确保人员定位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AQ/T 2051—2016标准主要针对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人员定位系统的通用技术要求,包括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等内容。然而,关于防雷和接地措施的具体规定并未在我搜索到的资料中详细说明。
通常情况下,防雷和接地措施在工业系统中是至关重要的,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例如,在工业电视系统中,接地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建筑物外屋顶上、塔(杆)顶、露天构筑物上的明配钢管、线缆的金属屏蔽层应接地;室外埋地钢管线路中的钢管、线缆的金属屏蔽层应接地;光缆传输系统中的各光端机外壳以及光缆的金属接头、金属挡潮层、金属加强芯、光缆接续护套等金属构件应接地;采用架空敷设方式时,其架空线缆的吊线、线缆的金属屏蔽层及线路中的金属管、槽应接地;进入监控室的架空电缆入室端和摄像机装于旷野、塔顶或高于附近建筑物的电缆端,应设置防雷装置。
虽然这些规定是针对工业电视系统的,但可以作为参考,因为人员定位系统作为工业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防雷和接地措施也应遵循类似的高标准,以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人员的安全。
三、 对于井下作业人数不同的矿山,AQ/T 2051—2016标准是如何规定人员定位系统的巡检周期和监测功能的?
根据AQ/T 2051—2016标准,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人员定位系统的巡检周期和监测功能有以下规定:
巡检周期:虽然具体的巡检周期在我搜索到的资料中没有详细说明,但标准中提到系统应具备实时监控功能,这意味着巡检周期应当尽可能短,以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问题。
监测功能:
监测多个人员同时进入识别区域,并识别携卡人员出入巷道分支方向。
监测标识卡工作状态及每位下井人员携卡唯一性。
管理功能包括记录携卡人员个人基本信息、统计出入井情况、重点区域携卡人员分布、工作异常携卡人员信息及分布并报警、记录下井活动路线信息、统计携卡人员信息、分类信息查询、信息存储、显示、统计、查询、声光报警、打印等功能。
四、 AQ/T 2051—2016标准中对人员定位系统备用电源的要求是什么?
根据AQ/T 2051—2016标准,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人员定位系统应具备备用电源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