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通信包括哪些设备

  应急通信设备种类繁多,涵盖了多种通信形式和设备类型,以确保在各种紧急情况下能够提供可靠的通信保障。可以将应急通信设备分为以下几类:

  一、 应急通信设备简介

应急通信

  1. 中心主设备

  中心主设备包括应急指挥台、应急值班台、各种服务器、音视频终端、显示设备、网管以及路由器等网络接入设备。

  2. 现场无线通信平台

  现场无线通信平台如移动单兵通信终端、图像采集设备、卫星终端设备等。

  背负式图像传输系统(包含单兵背负式发射端、车载应急通信箱和后端图像接收设备)。

  LTE无线宽带多媒体专网系统(包括LTE基站和移动式应急调度指挥站)。

  3. 卫星通信设备

  卫星电话、Ka/S复合卫星移动通信多媒体终端、VSAT卫星通信系统等。

  轻型卫星便携站、高通量卫星便携站、远距离微波通信设备等。

  4. 集群通信系统

  集群通信系统如370MHz窄带集群系统、PDT一体化基站等。

  数字集群手持终端、北斗终端等。

  5. 其他专用通信设备

  单兵图传、现场音视频采集、便携气象站等用于灾害事故救援现场的装备。

  北斗腕表、北斗单兵终端、超轻卫星便携站等用于定位和数据回传的设备。

  助力小推车、辅助运输设备、夜间救热成像仪、夜视仪等辅助设备。

  6. 应急通信车及相关设备

  应急通信车及其配套的车辆、警灯警报、便携式发电机、配电控制等。

  大型通信指挥车、具有快速部署能力的无线电集群通信设备等。

  这些设备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应急通信系统,能够在不同的灾害场景中提供灵活且可靠的通信支持,从而有效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救援效率。

  二、 应急通信设备在不同灾害场景中的应用

  应急通信设备在不同灾害场景中的应用案例广泛且多样,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案例:

  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发生时,公用电信网和卫星通信系统均遭到破坏。为了保障应急通信,采用了微波通信、集群通信、应急通信车以及miwave无线系统等多种技术手段来维持通信。

  2005年7月7日,英国伦敦发生多起地铁和巴士爆炸事件,造成大量伤亡。事发后,本地通信网络虽然仍开通服务,但信号拥挤,部分通信受限。在这种情况下,利用短波通信快速组建设备,确保了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宜宾市开展了370MHz应急指挥窄带无线通信网的应用试点演练,模拟检验了该系统在不同灾害场景下的具体应用及相关战法。这表明窄带通信系统在应对自然灾害时具有显著优势。

  当应急现场无法提供5G公网覆盖时,可以临时建立现场5G应急通信系统。利用5G网络低延时的特点,实现端到端数据传输服务,从而支持救援机器人和无人机的实时控制。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应急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能够以短报文方式向地面指挥所通报情况,并具备一键式发送紧急求救信息的功能。这种远程应急通信功能在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等多种突发公共事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应急通信

  三、 如何选择最适合特定紧急情况的应急通信设备?

  评估和选择最适合特定紧急情况的应急通信设备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适用性、可靠性、功能多样性、网络覆盖范围以及系统的整体性能。以下是详细的步骤和原则:

  1. 需求分析与初步评估

  •   首先,明确紧急情况的具体需求,包括通讯方式、通讯容量、通讯距离等。
  •   进行初步的需求分析,确定需要支持的语音、图像、数据传输等功能。

  2. 系统功能测试

  •   对应急通信系统进行功能测试,确保其能够满足实际需求,如语音对讲、视频传输、数据调度等。
  •   测试系统的带宽、最大通信距离(例如AnyMESH自组网电台的最大通信距离为160公里)和实时处理能力。

  3. 性能测试与可靠性测试

  •   进行性能测试,评估系统的带宽、延迟、丢包率等关键指标。
  •   进行可靠性测试,确保系统在复杂环境下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4. 安全性测试与用户可用性测试

  •   安全性测试包括加密通信、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等方面,确保信息的安全性。
  •   用户可用性测试则关注操作界面的友好性和易用性,确保使用者能在紧急情况下快速上手。

  5. 现场模拟演练

  •   在类似真实场景中进行模拟演练,验证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和应急响应速度。
  •   演练可以包括从部署设备到建立通信网络的全过程,以全面了解系统的实际表现。

  6. 编写测试报告

  •   最后,根据各项测试结果编写详细的测试报告,总结系统的优点和潜在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7. 标准化与组件通用性

  •   选择符合国际标准和最新设计理念的系统,确保系统的标准化和接口兼容性。
  •   系统应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维护和升级。

  8. 多种回传能力和公网业务支持

  •   应急通信设备需具备多种回传能力,既要支持无线回传,也要支持专网或互联网回传。
  •   提供公网业务,确保受灾群众和救援人员能够与外界联系。

  9. 灵活组网与横向连通

  •   系统应具备灵活组网的能力,能够在高大建筑内或灾害现场快速形成覆盖。
  •   实现与其他通信系统的横向连通,如数字超短波、卫星通信等。

  四、 集群通信系统在大型灾害救援中的具体作用和优势在哪里?

  集群通信系统在大型灾害救援中的具体作用和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迅速建立通信网络:在发生大型自然灾害时,如地震、洪灾等,通常会伴随“三断”(断网、断电、断路)的情况。此时,传统的公共通信网络可能无法正常工作,而集群通信系统可以在这种情况下迅速建立应急通信网络,确保救援队伍能够第一时间获取灾情信息并进行有效沟通。
  •   高效协调行动:通过集群通信系统,救援人员可以迅速协调行动、分享信息,提高救援效率。例如,北峰PDT专业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灾情下的环境量身打造多种解决方案,包括小型集群、大型集群、数字IP互联等,从而实现救援人员之间的紧急通信和协调救援行动。
  •   跨制式、跨系统的互联互通:集群通信系统具备跨制式、跨系统、跨区域、跨部门、跨运营商的纵横互联特性,能够满足多级联网的大范围应急救援通信指挥网的建设要求。这使得各级用户能够在重大抢险救灾行动中进行统一的指挥调度,及时调集力量救援灾害现场。
  •   多重安全防护:集群通信系统还提供多重安全防护措施,以确保在复杂环境下通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例如,在空中通信平台的应用中,搭载的公专网应急通信基站可以迅速构建大范围应急指挥专网,定向恢复公网信号,打通三断条件下的应急救援“生命线”。
  •   应对极端条件的能力:集群通信系统能够在恶劣条件下保持稳定运行。例如,海能达的370MHz集群移动基站和机载集群基站DS-6280 E能够在自然灾害发生后提供现场应急通信信号覆盖,解决城区大范围无线信号覆盖问题。
  •   多种工作模式的支持:集群通信系统支持多种工作模式,如PDT数字集群、模拟集群、常规中转等,并确保与原有模拟终端向数字防爆终端平滑过渡。这种灵活性和兼容性使得集群通信系统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应急救援场景。

  五、 北斗腕表和其他定位技术设备在应急通信中的应用及其准确性如何?

  北斗腕表和其他定位技术设备在应急通信中的应用及其准确性具有显著的优势和特点。

  北斗腕表在应急救援场景中展现了卓越的效能与可靠性。其高精度定位与通信能力使得在紧急情况下,救援力量能够迅速而准确地确定位置,为救援行动提供精确的导航和指引。此外,北斗卫星消息卡可以向设定的多个联系人发送紧急信息,这在没有网络信号的荒郊野外尤其重要。北斗系统还具备有源定位和短报文服务,结合了短信和导航功能,进一步增强了其在应急通信中的实用性。

  相比之下,UWB(超宽带)定位技术也表现出色。它以高精度、抗干扰能力强等优势,在应急救援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实时位置感知、快速定位、历史轨迹分析、紧急求救报警和智能管理调度。然而,UWB技术需要布设基站网络,部署成本较高。

  GPS技术同样在紧急救援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卫星导航系统为紧急救援提供精准的定位服务,并在监测自然灾害影响区域方面也起到重要作用。不过,GPS在城市高大建筑密集区域的搜星定位可能比较困难。

  总体而言,北斗腕表和其他定位技术设备在应急通信中的应用各有优劣。北斗腕表凭借其高精度定位和强大的短报文功能,在无网络信号的情况下仍能保持高效通信;而UWB和GPS则在复杂环境和大规模部署中展现出各自的优势。

原创声明:文章来自公海7108优惠大厅,如欲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blog/95999.html

免费咨询组网方案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