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和NB-IoT可以共用一个基站。NB-IoT技术可以直接部署在现有的蜂窝网络上,包括与4G网络共用基站,以降低部署成本。此外,中国电信的实践也表明,NB-IoT网络可以与4G网络共用基站资源。这种共用基站的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还能降低建设和运维成本。
一、 NB-IoT和4G共用基站的技术细节
NB-IoT和4G共用基站的技术细节如下:
频谱效率:
NB-IoT在4G频段上运行,但占用带宽窄,通常只有180kHz,支持大规模设备连接,每个小区理论上可接入数十万个低功耗设备。
4G技术提供高达100Mbps的下行速率和50Mbps的上行速率,适合高速数据传输应用。
功率消耗:
NB-IoT采用更长的编码和更低的数据传输速率,降低发射功率,适合长期待机的传感器应用,延长电池寿命。
4G技术的功率消耗较高,适合需要快速数据传输的应用场景。
覆盖能力:
NB-IoT信号穿透力强,可在更深地下、室内甚至山区提供更强的信号覆盖。
4G技术的覆盖范围更广,但穿透能力相对较弱。
应用场景:
NB-IoT适用于低速率、大连接数的物联网场景,如智能水表、共享单车、农业监测等。
4G技术适用于高速数据传输和低延迟的应用,如视频流、在线游戏和实时通信。
资费模型:
NB-IoT部署成本和终端费用相对较低,运营商可能有专门针对IoT服务的资费套餐。
4G技术的资费模型较为复杂,适用于多种高速数据传输服务。
技术实现:
NB-IoT基于OFDMA和SC-FDMA调制解调技术,设计初衷为低速率通信,而非高速率需求。
4G技术基于LTE技术,提供高速、高效、高容量的无线网络。
基站部署:
NB-IoT基站可以通过现有4G/5G基站进行低成本升级,实现对终端设备的覆盖。
4G基站需要独立建设,成本较高。
安全性:
NB-IoT网络采用了多种安全机制,能够确保物联网设备的安全通信。
4G技术的安全性较高,但需要更多的安全措施来保护数据传输。
NB-IoT和4G共用基站的技术细节主要体现在频谱效率、功率消耗、覆盖能力、应用场景、资费模型、技术实现、基站部署和安全性等方面。
二、 NB-IoT和4G共用基站时的信号干扰问题?
解决NB-IoT和4G共用基站时的信号干扰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硬件故障排查:
首先需要对硬件系统进行故障排查,包括检查设备本身是否存在性能下降或故障导致的干扰。例如,通过网管查询解决各类可能造成干扰的告警,并采集RRU日志进行分析。
外部干扰源排查:
由于NB-IoT所用频率原为GSM使用的频率,大部分外部干扰源与GSM干扰源一致。因此,可以利用现有GSM网络的干扰排查方法来识别和解决外部干扰源。
利用扫频仪排查并定位干扰源,重点关注可能使用干扰设备的单位,如学校、政府机关等。发现干扰源后,协调整治是关键,遵循信号好的区域的干扰源进行协调拆除,信号较差的区域采用微型替换的方式进行整治。
同频干扰处理:
在NB-IoT网络中,同频干扰是一个常见问题。可以通过异频组网来降低同频干扰。当重叠覆盖度超过4时,尽量避免信号最强的3个小区存在模3冲突,从而减少同频干扰。
降低共天面GSM900或CDMA800功率10dB以上,观察NB上行干扰是否减弱,以初步判断是否为系统间干扰。对于互调干扰,核查同站GSM频率是否落入NB频率,调整GSM频率避免互调成分落入NB频点内;对于杂散干扰,扫频确认异系统小区是否发射频谱扩散太严重,安装带通滤波器,增加空间隔离度;对于阻塞干扰,增加空间隔离度,预留足够的保护带,提高接收机的抗阻塞性能。
基站覆盖优化:
增加基站数量、调整布局和提高功率,以减少信号弱化和覆盖不足的问题。
在部署NB-IoT网络时,需要对干扰较大的小区进行排查,并结合底躁干扰的大小,灵活调整NB-IoT的站间距。
系统间干扰排查:
通过解决不共站因素造成的覆盖差异来缓解干扰影响。例如,具备条件时可将NB-IoT信号馈入室分天馈等,保持与CDMA覆盖一致。
技术手段:
引入小区间干扰消除算法(I_SIC),多次迭代消除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扰,在每一次迭代中利用F&T_TDE算法估算出时延估计值,迭代结束时选出最优的时延估计值代入定位解算法中估算出终端的位置坐标。
三、 NB-IoT和4G共用基站对网络性能的影响?
NB-IoT和4G共用基站对网络性能的影响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覆盖能力:
NB-IoT具有更强的覆盖能力,尤其是在室内、地下和偏远地区。其覆盖能力比传统GSM网络提升20dB,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达到100倍的覆盖增强。这意味着在相同的基站部署下,NB-IoT能够提供更广泛的覆盖范围,减少信号盲区。
4G技术则以其高速数据传输和低延迟著称,但其覆盖范围相对较窄,特别是在复杂的城市环境中。
功耗:
NB-IoT的功耗极低,设备平均功耗可降至微瓦级别,非常适合需要长时间待机的物联网设备。这使得NB-IoT在智能抄表、环境监测等应用场景中具有显著优势。
4G技术的功耗较高,适用于需要实时通信和大流量数据传输的场景,如移动办公和视频监控。
连接数:
NB-IoT单个基站可以支持多达5万个终端设备同时连接,这比2G、3G和4G技术的连接数都有显著提升。这种高并发连接能力使得NB-IoT非常适合大规模物联网应用。
4G技术虽然也支持大量用户连接,但在高密度连接场景下可能不如NB-IoT高效。
数据传输速率:
NB-IoT的数据传输速率较低,下行速率通常在160kbps到250kbps之间,上行速率也类似。这种低速率适合传输小量数据,如传感器数据的周期性上报。
4G技术提供高速数据传输,下行速率可以达到数百兆甚至千兆级别,适用于高清视频、在线游戏等大流量数据传输场景。
成本和部署:
NB-IoT的部署成本较低,可以直接利用现有的蜂窝网络资源,实现平滑升级。这降低了物联网设备部署的总体成本。
4G技术的部署成本较高,需要大量基站建设和频谱资源投入。
实时性:
NB-IoT由于其低功耗和广覆盖特性,在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场景下可能不如4G技术。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NB-IoT的实时性也在逐步提升。
4G技术提供低延迟和高速数据传输,适合实时通信和大流量数据传输。
安全性:
NB-IoT采用高度安全的网络结构和运营商级可靠性,适用于需要高安全性的物联网应用。
4G技术通过复杂的网络架构增强安全性,适合需要高安全性的移动互联网应用。
NB-IoT和4G共用基站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但两者在覆盖能力、功耗、连接数、数据传输速率、成本和实时性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四、 有哪些运营商成功实施了NB-IoT和4G共用基站的案例?
全球范围内成功实施了NB-IoT和4G共用基站的运营商包括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
中国电信:
中国电信已在全国范围内部署NB-IoT和LTE网络,打造覆盖广泛的物联网网络。在4G+高速率网络领域,已建成70万基站;在LTE Cat.1中速率网络领域,与4G共用80万基站资源,实现全国全覆盖;在NB-IoT低速率网络领域,已建成31万基站,连接规模超过500万。
截至2022年9月,中国电信已建成130多万4G基站和40多万NB-IoT基站,形成了全球最大的NB-IoT商用网络。
中国移动:
中国移动在物联网连接技术上占据全球领先地位,拥有1.5亿个物联网连接。为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中国移动在2018年提供了20亿元人民币的转型补贴,其中10亿元用于NB-IoT模组,另外10亿元用于4G模组。
中国移动也已经完成首批14.6万个NB-IoT基站的部署与建设。
此外,美国的四大运营商(Verizon、AT&T、T-Mobile和Sprint)也在全国范围内开通了NB-IoT网络,但具体是否与4G共用基站的信息未在我搜索到的资料中明确提及。
五、 NB-IoT和4G共用基站的成本效益分析?
NB-IoT和4G共用基站的成本效益分析如下:
1. 建设成本
NB-IoT基站建设成本:
新建NB-IoT基站的成本约为人民币30万元。
4G基站原有频段升级的成本约为人民币7.5万元,单站平均成本约为人民币15万元。
中国电信在无锡建设的NB-IoT基站,单站成本约7万元。
中国移动在江西鹰潭市建设的NB-IoT网络,单站成本为33万元。
现有网络的利用:
NB-IoT可以利用现有的蜂窝网络基础设施,降低了硬件和安装成本。
4G网络虽然专为宽带和关键物联网应用而构建,但其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
2. 终端模块成本
NB-IoT终端模块成本:
NB-IoT终端模块的成本较低,现阶段有望降至5美元之内,未来随着市场发展带来的规模效应和技术演进,成本还有望进一步降低。
4G终端模块成本:
相比之下,4G卡的终端模块成本较高,例如CAT4、CAT0、GPRS的成本分别为30美元、15美元、8美元。
3. 运营成本
NB-IoT运营成本:
NB-IoT技术支持低功耗、长待机时间,这不仅降低了安装和维护成本,还提高了信号穿透力,使得覆盖范围更广。
NB-IoT的同步通信导致额外能耗,降低了终端设备的寿命。
4G运营成本:
4G卡的运营成本较高,因为其需要依赖现有的4G网络基础设施。
从整体来看,NB-IoT在建设成本、终端模块成本以及运营成本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优势。具体来说:
建设成本:NB-IoT利用现有蜂窝网络基础设施,降低了硬件和安装成本,而4G基站升级成本较高。
终端模块成本:NB-IoT终端模块成本较低,未来有望进一步降低。
运营成本:NB-IoT支持低功耗、长待机时间,降低了运营成本。